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党建工作 教研教改 信息公开 德润校园 教师发展 家校心桥 平安校园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发展 > 课题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韩宝娟  时间:2023-12-22  来源:教师发展部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成效。通过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本研究揭示了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和优化课堂互动中的积极作用,探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课文教学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教育者们逐渐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以其直观、系统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所重视和应用。因此,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知识,对当前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思维导图与语文课文教学

  (一)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以图形化的方式组织和回顾课文内容。它不仅促进学生对课文结构的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他们在课堂讨论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合课文信息,提高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二)思维导图在提升课文理解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对课文理解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文本的主旨和结构,进而更深入地分析课文的层次和内涵。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所描述的场景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在教学时,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四处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并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展示,进而更好地了解延河,感悟延安精神。

  (三)思维导图对学生词语积累的影响

  思维导图对于提高学生的词语积累有显著影响。教学中,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分类,并与相关的图片或例句关联起来,学生的记忆效率可以得到提升。这种关联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生字词放在语境中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

  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会构建思维导图,教师首先要讲解思维导图基础理论及其创建方法。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观潮》课文的思维导图为例,教师先以“天下奇观”为中心,引导学生构建出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个主要分支。接着,以潮来前为例,先是让学生熟读片段,共同提取关键词句“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人山人海的海堤”“云雾中的小山”等,填写到思维导图中。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分支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布局和详细情节。接着,教师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潮来时、潮去后的思维导图,接着让学生梳理个人感悟,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添加到思维导图中。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色彩、图标、符号等视觉元素来丰富他们的思维导图,提高信息的辨识度和记忆效果。例如,使用不同颜色来区分导图中的不同主题或事件,或者添加潮来前、潮来时的照片来增强视觉效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文学概念和内容转化为具体且易于理解的视觉信息,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课文。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设计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活动时,应将思维导图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融入学习过程。以《女娲补天》的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在课文讲授的前期利用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图像和关键词预测故事内容。在课文讲授后,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围绕思维导图的活动,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创建一个关于《女娲补天》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包含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主题和道德寓意等要素。学完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个人或小组在借助思维导图来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对于“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颜六色的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这一学习目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女娲在寻找石头时遇到的主要苦难和做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借助支架让学生将故事讲生动。教学中开展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使用思维导图的技巧,还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反思课文内容,促使思维导图成为他们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的有力工具。

  (三)组织多方面的评估反馈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评估与反馈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教师需要定期组织思维导图展示与交流活动,并提供细致的指导与建议。在评估学生的思维导图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标准:

  (1)完整性:评估学生的导图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信息,比如语文课文的主要概念、人物、事件和关键词等。

  (2)逻辑性:检查信息安排是否合理,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关联是否清晰,导图中的思路是否条理清晰。

  (3)创造性:鼓励学生在导图中加入个人见解或独特表示方法,评估他们是否能够超越基本的概念,展现出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4)视觉表现:颜色的使用、图像的应用以及整体布局,是否有助于信息的清晰传达。

  除了教师的评估,学生之间的同伴评价也非常重要。同伴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能够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导图,学习如何提供和接受有建设性的批评。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计划。

  四、结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强大的视觉化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益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敏感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语文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董淑娟.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3, (11): 19-21.

  [2]陈九红.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3, (10): 112-114.

  [3]游贵阳.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模式思考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4): 204-206.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