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党建工作 教研教改 信息公开 德润校园 教师发展 家校心桥 平安校园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研教改 > 教育随笔
教师阅读成长共同体 第九期阅读小结
作者:“书韵飘香”阅读共同体  时间:2024-03-28  来源:教师发展部

  本周我们共读《活在课堂里》的第三、四辑,总结如下: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深受书中对课堂和教师生命状态的描述所打动。课堂,作为教师生命中的一部分,既是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的地方,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场所。正如书中所说,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它承载着教师的情感、智慧和付出。因此,课堂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空间。

  同时,《活在课堂里》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使命感的工作,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正如书中所强调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和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活在课堂里》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的书。它让我对课堂和教师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教育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都将是一本宝贵的财富和指南。它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教育之路。

  张文玉老师:理想的课堂作品,具有溢出理性之外的潜意识,是对未知的试错性探索。海明威曾言“有时候你写起来才让故事浮现,又不知道它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运转起来就什么都变了。运转起来就造成故事……”

  课堂作品的创作,不要被完美预设所束缚和捆绑。再糟糕的课堂草稿,都可能通过艰辛的试错和调整,一步一步进化成杰作,主导其中的是埋藏于教学创作者体内的一根神经:教学中的自由。

  韩宝娟老师: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有声音的课堂。这个声音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和谐共研的声音,在有效问题的设计下在课堂环节的建构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在课堂上听到自己的声音。

  李乐老师:在阅读第三、四这两辑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要用心用情去经营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张凯娜老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止于做学问,教书育人亦如是。读完李正涛老师的教育论著《活在课堂里》,这种感受愈发强烈。书中以“理想的课堂”为目标,围绕着课堂教学,从专注设计、接纳传统、比较特色、深研科学、直面未来及鼓励教师发展这六个视角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中提炼的真知灼见。既知道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的困惑在哪,同时,也给出的解答,鼓励我重新审视,理性反思,敢于试错,积极实践。

  卜玉娟老师:惟有把爱的命令,变为爱的责任,实现爱与责任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力量。教育不能没有爱,但是不能只有爱。教育是一种包含理性爱的技术。教育老师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一些理性和专业,少一些感性和盲目。做一个专业技术过硬、有责任感和担当的老师,而不是简单的有爱的教师。

  王宗月老师:读了《活在课堂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和现代教育的优势。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更加关注教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也让我更加自信和有创造力。同时,我也看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跨界融合的人才。因此,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刘源津老师:其实,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进步。课堂上应该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不敢到敢的跨越、不会到会的转变、不喜欢到喜欢的改观。从一般角度上说,看得见的进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提升:知的提升、德的提升、智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激发学生提问,是思考的重要体现。每次上课,学生都会提出让人惊喜的问题,这便是思考的力量。

  盖金芳老师:每一堂课都是一次生命的体验,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活力去面对它。无论是教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互动,都要全身心投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我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热情与力量。

  周艳艳老师:在一节课上,无论孩子们学到多少东西,留下多少疑问,都会带给学生终生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这节课就是成功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问号,课即将结束时,如果老师说“我也没有答案”,这句话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没有答案,学生就得继续思考。这句话比任何慷慨激昂的话都有分量,走出课堂的很长时间里,学生都会去思考关键时刻如何做出抉择。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

  杨宁宁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在路上,还要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要真正做到"课堂还给学生",让教育返璞归真,努力实践精神成长的教育,真正还给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能力,总之,理想的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更是教师的学堂。当课堂真正成为教师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麦田,成为学生种植梦想、收获知识、丰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最好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师生的灵性得以热情飞扬。

  撰稿:“书韵飘香”阅读共同体

  编辑:王亚宁

  审核:谭敬敬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