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党建工作 教研教改 信息公开 德润校园 教师发展 家校心桥 平安校园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研教改 > 教育随笔
教师阅读成长共同体 第八期阅读小结
作者:“艺路同行.共研悦读”阅读共同体  时间:2024-03-21  来源:教师发展部

  本周我们共读《活在课堂里》的第一、二辑,总结如下:

  整本书分为七辑——《理想的课堂》《设计的课堂》《传统的课堂》《世界的课堂》《科学的课堂》《未来的课堂》《教师发展的课堂》。这些内容有对“教育常识”的“传统”唤醒,有对当下以学生为本的具有个性化设计的好课堂的再现,更有对中国课堂的文化自信之声的传递,也有对未来课堂的有依据的预见,还有对教育最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叩问……我尤为欣赏这本书的观点: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生命价值、生命光彩的地方。它强调每一个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追求。这种对教师生命的尊重和理解,使我深深感到课堂不只是教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在李政涛老师的《活在课堂里》说道:“爱学生,是课堂的终极命令。”是告诉我们:在课堂里,就是要以爱为前提。我们爱学生,才走进了课堂。爱是相互的。课堂上,学生从我们的眼神了读出了你是爱他的,他也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出对你的爱,也许是积极思考,也许是积极发言,也许是表现出最漂亮的坐姿,也许是表现书最美的读书声,也许是表现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总之,爱的情感是相互表达的,是彼此能够体会到的,是产生和谐的课堂氛围的体现。因此,不要把爱学生单向化。

  李政涛教授在书中还提到,课堂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前人一堂堂课的累积和延续。这使我想到,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所教授的知识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由无数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汇聚而成。这使我们更加敬畏课堂,尊重知识,珍视每一次与学生共度的时光。而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呼声不断。但我深信,《活在课堂里》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对于我们每一个投身于教育的人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启示。当我们思考如何改进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时,首先要关注的不是方法或技术,而是身处课堂的每一个生命。我们应真正关注教师的生命状态,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使每一次课堂都能成为一次生命的交汇和升华。

  通过《活在课堂里》,我们更加明确地意识到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影响和提升。愿我们都能如李政涛教授所期望的那样,“活在课堂里”,与知识、与学生、与自己共同成长。

  冯娜娜老师:身为教师,课堂是教师的职场,教学是教师的专业,专业就需要有标杆,这个标杆就是理想课堂的标准,也是好课的标准。在《活在课堂里》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理想课堂的标杆可以通过6个字来概括,分别是实,长,清,细,深,融。一节好的课堂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在课堂中应该有即兴创作,在试错中完美。把教学的过程当成创作课堂作品的过程,不能以复制的方式进行课堂创作。所以,作为一名课堂的主导者,要做好课堂的价值设计,环境设计要体现学生立场,目标设计切忌抽象和面面俱到,方法设计要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张钰老师:在我们的课堂当中,首先要明确育人的标准。其次,明晰开发育人价值的基本任务。要认真分析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教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分析学科所能起到的独特作用。在看课堂转型的基本转向与改变,它体现为从教育走向育人,从知识传递走向生命价值的挖掘与提升。其中由教书为本转向通过教书来育人,实现由知识到生命的转换融通教育。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刘文明老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止于做学问,教书育人亦如是。读完李正涛老师的教育论著《活在课堂里》,这种感受愈发强烈。书中以“理想的课堂”为目标,围绕着课堂教学,从专注设计、接纳传统、比较特色、深研科学、直面未来及鼓励教师发展这六个视角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中提炼的真知灼见。颇感欣喜的是作者好似我肚里的“蛔虫”,深知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的困惑在哪,同时,所给出的解答或印证了我的内心所想,或鼓励我重新审视,理性反思,敢于试错,积极实践。

  封家家老师:《活在课堂里》这本书中提到,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课堂也是一个社交场所,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分享,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书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

  王楠楠老师:读完李正涛老师的教育论著《活在课堂里》,我认识到学习是一种身体与环境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使得有机体能够对变化着的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不断互动及其获得的经验会影响脑和心理的发展。所以,理想的课堂环境,有一种带给学生安全感、归属感、参与感、兴奋感和真实感,能够促进学习的积极的情绪氛围。科学的课堂需要实验和实证。实验是探索教育规律和课堂规律,获得科学的教育知识与课堂知识的根本途径。实证既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研究态度:把课堂的反思、改进与提升,建立在有依据、可询证的基础之上。实验而来的数据等,可以作为课堂改进的基础性依据。

  

撰稿:“艺路同行.共研悦读”阅读共同体
编辑:王亚宁
审核:谭敬敬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