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党建工作 教研教改 信息公开 德润校园 教师发展 家校心桥 平安校园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制度规范
关于印发《东凯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6-01-18  来源:

各部室,年级组:

  为谋划学校五年发展蓝图,学校历时半年多时间,研究制订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根据校委会意见,为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意见,充分听取民情民意,更准确的把握学校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明确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积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对改革与发展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一经采纳,将给予奖励。

具体意见和建议请于10月31日前反馈到学校办公室。

电子邮箱:dksyxx@yeah.net

 

 

附件:

《东凯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

2015年9月1日      

 

附件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

五年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实施《东营市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更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五年(2015-2020)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凯实验学校于2015年由原东营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改制而来,学校占地面积119108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8358平方米,设计规模为72个教学班,现有16个教学班,77名教职工,专任教师53名(含育才总校派驻交流教师7名),其中研究生占7%,本科占74%,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6人,平均年龄31.8岁。学校有省教学能手1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教学能手3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人,育才总校骨干教师7人。

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学校发展所具备的优势

1. 办学条件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校园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校园有独特的设计,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和高雅的文化品位。现在正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配置类设备设施,对学校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2.学校管理基本做到了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以教育发展为总目标,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管理体系。

3.学校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达标、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群体。学校不仅重视培养优秀的教师个体,更注重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教师队伍年轻而富有活力,勇于竞争。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爱岗敬业、实干奉献、创新发展的德育队伍。

4.通过学校教师们几年辛苦努力和不断创新,我校已形成了以古诗文诵读、养成教育为主的校本课程特色,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学生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原有校本课程以初具特色,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5. 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优秀学生。学校坚持“向上求真,向善求实”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七年来,从学校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有的现在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二)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目前,尽管学校师资数量充足,教师勤奋进取,提升空间很大,但学习和研究的氛围不够浓厚,成长周期较长,具体表现为: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意识较为淡薄,名特优教师相对偏少,省市以上的学科带头人不多,学科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图书馆、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等。

2.学校管理效能不够理想。

  学校管理制度还有许多的空白点,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学校内部机构设置不够合理,部分部室职责不够分明,影响到学校发展和未来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服务意识有待增强,管理作风有待转变。

3.学校课程改革不够深入。

  学校还未形成完善的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尚未完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和生本化改造工作尚未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三级课程”的规范管理和评价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4.学校课堂改革相对滞后。

  学校自主课堂改革刚刚起步,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还未全面铺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方法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常态课堂教学存在“高耗能、低效益”的现象;课堂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亟待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任务繁重,改革与推进较慢。

5.教科研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虽然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规划、有课题、有投入、并初见成效,但学校尚未构建起主导性课题,为研究而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校本研究、组本研究、班本研究和生本研究意识淡薄,且并未有效开展,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不高,教科研和教改实验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作用有限。

6.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文化亟待提升。

  学校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项目,但尚未成为学校的特色;虽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师生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尚未形成;学校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加强;在课程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系统地挖掘、培育和提升。

 

第二部分  学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实施管理创新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和质量管理体系,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材、德才兼备、均衡发展的办学环境,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积极探索基于生活教育的育人模式,率先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为黄蓝战略的实施和我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办学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办学思路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东营市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坚持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注重民主管理,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向课堂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做强艺术特色、发展体育特色,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绿化美化校园,创建无烟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创造优秀的办学业绩。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通过五年的奋斗,德育与教学工作稳定发展,有创新经验在市域内进行交流推广;争创自主能力发展的品牌学校;艺术审美教育在区内领跑,市内名列前茅;体育教育争取迈入东营市特色学校行列。主要发展目标为以下几点:

  1.形成办学特色。力争到2020年,初步把学校办成在学生自主能力发展亮点突出,艺术教育特色鲜明,德育与教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素质教育迈进东营市特色学校行列,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办学特色。

  2.提升环境质量。进一步建设好教学楼、艺术楼、运动场等,使之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美化绿色校园,向省级绿色学校迈进。逐步形成既有环境保护,又有人文氛围的校园环境,使之更好地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服务。

  3.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新课程的改革,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落实“高效课堂工程”,促使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4.注重师生发展。抓好“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五年内培养1-2名省市级名教师和5名左右市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重视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关注教师的发展,探索能激发教职工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能提升教职工全面素质的系列活动和制度。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5.德育为首,培养优秀品德的学生。在五年间,我校德育工作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关爱精神、健全人格、诚信品质、创新意识、国家情感、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

  6.扩大国际视野,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市内、国内部分优秀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创新发展;加强和国际知名的大中小学的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和探索国际教育思路,努力培养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意识的优秀学生。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及具体措施

 

一、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实效

(一)主要任务

  认真推进校本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教工民主参与管理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从外控管理到校本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重视物质建设到重视文化建设的转变,形成以人为本、科学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评价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抓好“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程”,优化教师队伍,五年内培养1-2名省市级名教师和5名左右市区中青年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二)具体措施

1.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将管理与师生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制度建设要重在激励,关注人的内心和谐。要让管理真正成为广大师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关注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实行目标管理,部门工作既要有明确长远目标,又要有清晰的阶段性目标;个人要有五年成长目标。改革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模式,坚持多样化评价和动态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

2.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到三戒:戒平庸、戒守旧、戒内耗;同时做到“三实”,即忠实自己的岗位、切实履行职责、踏实搞好工作。继续发挥能干事、能共事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和管理科学,在教学、教研活动发挥带头作用。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团结的力量、创新的精神、和谐的氛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校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研究骨干教师培训措施,重点通过校本培养,建造一支教学、科研综合素质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二是实施“拜师结对工程”,青年教师头脑灵敏、富有热情与活力,老教师阅历丰富、处事沉稳、经验丰富。充分发挥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各自的优势,引导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努力使其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一大特色,引导教师专业发展。

4.发挥党团工青的作用,形成管理合力。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党纪党风建设,建立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中的带头作用。加强团员意识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岗位成才,引导团员学生刻苦学习,茁壮成长。进一步完善了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认真听取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妇女工作要开创新局面,要发挥我校女工队伍大的优势,引导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新贡献。

二、完善工作体系,优化学校德育内容

(一)主要任务

  坚持德育为首,把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教育重点,通过多种教育渠道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渗透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探索新时期的德育规律,加强后进学生转化工作,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亮点。

(二)具体措施

1.德育目标层次化:力求使总目标与分目标一以贯之,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力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力求切合中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第一学段培养目标:初步具有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初步具有尊敬师长,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初步具有自理能力,学会掌握扫地、洗衣服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团结友爱、关心集体、讲究卫生、爱护公物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第二学段培养目标:初步具有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初步具有爱科学、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德;初步养成努力学习、艰苦朴素、孝敬父母,尊师长,爱幼小的思想情感;初步具有团结友爱、关心集体、讲究卫生、爱护公物、文明守纪、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有集体荣誉感;初步具有自律、自理、自信、自强的能力,初步具有团结协作、诚实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第三学段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初步具有爱科学、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品德,养成勤俭节约、尊长爱幼、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初步具有自律、自主、自信、自强的能力;初步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分辨是非的能力;初步具有诚实守信、坚定勇敢、积极进取、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学段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及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基本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形成诚实守信、积极进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具备一定道德判断、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德育内容系列化:把养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爱校教育等作为重点,渗透到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里。

  一年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一个自理自信的好孩子。

  二年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自律自爱的好学生。

  三年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一个勤劳节俭的好学生。

  四年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举止文明的好学生。

  五年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做一个乐学善思的好学生。

  六年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遵守公德的好少年。

  七年级:以“适应”为主题,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度的心理适应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对学生集中进行“如何迈好初中第一步”、 “学习的魅力”、“融入集体”、等系列主题教育。

  八年级以“人格”为主题,为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控能力提供帮助。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走进社会大课堂”、“做守法公民”、 “审美与人格陶冶”、“环境保护”等系列主题教育。

  九年级以“理想”为主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供帮助。围绕学生进入毕业年级,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惑,对学生集中进行“树理想、勇进取、做合格东城中学学生”、“人生考场的预演”、 “竞争与合作”等系列主题教育。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感恩教育等,在愉快、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中,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德育渠道网络化。

  ①探索全员育人新思路,新举措,调动全校教职工的育人积极性;加强政教处与级部、团队的合力,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职,各尽其力。形成校内齐抓共管,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

  ②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与社区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功能,通过专家辅导、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多元活动,建立牢固的家校互动关系,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让家长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使学生置身良好的教育环境,受到全方位、全天候的德育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③完善学校德育校园网建设,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营造健康的德育网络环境,开展“网络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遵守公约,文明上网。

4.德育方法多样化。

  ①创新德育形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表现舞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参与中领悟,在实践中提高。

  ②重点探索后进生转化工作,关注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流动人口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积极探讨有效教育方法,组织开展对这部分学生的“温馨提示”、“师生结对”、“同伴帮助”等关爱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学校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动力。创设一项转化后进生的品牌活动,争取研发学生习惯养成的校本德育课程。

  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班主任参加心理培训,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开通心理健康热线,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优良心理品质。

  ④团委建立学生会义工制度,使义工活动系统、规范、有序开展,扩大学校义工影响。通过丰富多样的义工活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学校,关心他人,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让做义工成为全校的一种良好风气,让参加义工活动成为全体学生的一种习惯,让义工活动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思想教育活动。

5.德育考核科学化。
  班级和班主任评价,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流动红旗、文明班评比制度和班主任量化管理制度。关注班主任过程管理的细节,注重班级管理的实效,兼顾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各处室部门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三、加强教学管理,注重教科研工作内涵发展

(一)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促进人的发展,倡导科学、民主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和谐,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树立国际视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倡导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年内学校“高效课堂工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具雏形,学校教学质量和中考质量达到市区中上水平。化解学困生难题。开展学习困难生转化专题研究,探索学困生有效转化方法和措施,提高中下层面学生学习质量,化解阻碍学校发展的“学困生”难题。

(二)具体措施

1.提高教学常规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根据新形势要求,修改和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使之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制订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条例和发展规划,明确教研组和备课组在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提供组织保障和畅通渠道;加强调控和反馈力度,大力推进教与学两方面的反思活动,通过教学→反思→调控→再教学→再反思→再调控,不断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聚焦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和实践,构建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把课堂教学方法变革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争取五年内学校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3.注重过程管理制度的建设,保障经费投入落实到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智慧,切实保证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教师通过浏览网页、发帖子、写教育教学博客,以及在线交流、答疑咨询等形式,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渠道。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和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施艺体特色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学校名片

(一)主要任务

  深入挖掘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规范艺术和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艺术提高审美素养、获得丰富的艺术情感体验、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现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

(二)具体措施

1.实施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程。

  成立体育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加强创建的组织领导;按照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标准,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设施设备投入,进一步改善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条件;严格落实体育课程计划,加强体育教学研究,优化体育教学和各种体育训练队管理,积极推进体育选课走班教学改革;加强乒乓球、足球训练队建设,选拔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形成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实施“阳光体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组织体育节、体能达标运动会、田径运动会、越野赛、各种球类比赛等活动;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通过组织课内外体育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加强考核工作;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85%以上,力争顺利通过东营市体育特色学校检查验收。

2.实施学校艺术教育提升工程。

  认真落实艺术课程方案,规范艺术教学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艺术教师队伍,加强艺术教学研究,按照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至少掌握一种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的要求,建立声乐、器乐、舞蹈、戏剧、合唱、书法、陶艺、摄影、国画、管乐等多种课外艺术活动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满足学生艺术学习需要;组建学生艺术团,发挥艺术特长学生骨干作用,形成学校艺术活动特色;每年组织好合唱节、艺术节和艺术作品展览等活动,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艺术展演评比;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聘请文化艺术界专家和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活动辅导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辅导课外艺术活动、指导艺术实践等形式,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按照校园文化整体设计理念,认真做好校园艺术环境建设。

五、丰富活动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一)主要任务

  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添配一批图书,使我校的图书总数达到十万册左右。团委抓好学生社团建设,五年内重点建设好10个左右的学生社团组织,成立一两个在区市有影响的学生艺术团体,如合唱队、美术协会等。

(二)具体措施

  1.突出学校理念文化的渗透教育功能,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征集命名建筑、道路、广场、景点、绿化园带等富有学校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名称,加强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建设,规范功能教室文化,设立书吧、心吧等师生共享空间;实施班级文化建设计划,积极开展以班徽、班歌、班训、班约等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特色文化评比活动;征集确立校歌,开展校歌班歌合唱比赛活动;进一步优化和传承校风、教风、学风,针对“三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选树典型,以点带面,促进践行;对我校办学十三年的团队精神内涵进行挖掘和提炼,对学校的理念文化进行提升,研究确定并进一步培植团队的核心价值取向,持之以恒地抓好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内化工作。

  2.丰富优化学生社团,以“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合唱比赛”、“十佳歌手比赛”“校园之星”评比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营造和谐、多彩、竞争、发展的校园氛围。探索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如学生自行设计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同伴之间互相沟通、共同协作的能力。

六、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一)主要任务

  加强周边安全环境及校内安全环境的共同治理,把防盗窃、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覆盖全校的电子监控系统,组织开展本校内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普及和推广校园安全文化,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抓好校车安全和消防安全工作。开展安全演习活动,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开展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对师生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安全疏散演练。五年内力争实现校园重大安全事故为零。开展创建“东营市星级平安校园”活动。

  2.按规定和卫生标准改造学校楼内部分厕所和洗手设施,进一步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加强学生饮用水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加强食品卫生和营养配餐管理,保证师生吃上放心饭;按规定加强初中学生课桌椅高度调整管理,定期规范调整学生座次,防止学生脊柱弯曲和眼睛近视、斜视;建立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定期进行学生健康检查工作,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监测和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切实抓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视力检查和近视防控工作,严格控制近视率;落实好学生弱视、沙眼、龋齿等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建立传染病监测机制,加强学生季节性、突发性、群体性传染病等各类疾病的预防宣传和防控措施,建立完善学生预防接种档案,规范学校预防接种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七、积极实施送温暖工程,为师生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一)主要任务

  积极落实上级各项保障措施,通过走访慰问、扶贫济困、权益维护、精神关怀、强化服务等,对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在帮扶困难职工群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广大职工、促进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组织的重要作用。

(二)具体措施

1.实施学生温暖工程。
  实施家庭困难学生爱心救助计划,学校每年联系爱心企业救助部分困难学生,成立教职工爱心志愿者协会,自愿救助困难学生;认真落实政府对低保家庭学生的课本、作业本免费制度,制定免费供应校服的措施;建立学困生帮扶责任制,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建立学生评优的学困生倾斜政策,按照更加关注进步,更加关注变化,更加关注发展的导向,对学生积极实施鼓励性评价;建立学生互助学习制度,鼓励同学间的互助学习,积极开展互助学习标兵评选;建立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制度,创造各种机会,让学困生大胆地开口说话、大胆地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大胆地展示自我,使其获得进取和发展的自信;积极实施学生欺负干预计划,加强对受欺负学生的自信心训练,并为其建立同伴支持系统,优化其成长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市教育局申请开办寄宿班,为离校较远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实施教师温暖工程。
  实施教师读书计划,坚持每年为教师发放4—5本旨在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书籍;完善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制度,积极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和外派参加高端培训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积极实施教师成长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激励计划,关心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获得工作的自尊和实现人生价值营造精神家园;制定教师健身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全员健身快步行活动和小型多样的体育及娱乐活动,使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以放松;建立定期的教职工查体制度,自筹经费解决全体教工查体问题。

八、积极开展“三争”活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主要任务

  以充实和完善实验仪器、体育和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为重点,以构建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为基础,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学校校舍建设速度,努力缩小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具体措施

1.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办学条件提升工程。
  积极开展以“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三争”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助学共建”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配备更新实验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卫生与艺术等教学设施,重点推进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和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并达到省定标准;改造塑胶跑道草坪和校园广播系统;完成中小学教学楼建设、小学实验楼抗震加固和恢复工程、体育馆墙体加固工程。

2.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按省规范化学校新标准配置齐全实验设施设备,按照学校规模建立两个录课室,装备1—2个综合实践探究室,配置3—5个科技活动室;按省二级图书馆的标准完善图书馆的基本设施设备,配备电子阅览室1—2个,完善电子化的图书资料和阅览设施,实行图书管理的自动化,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形成校内运行的电子图书馆系统;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师备课网络平台、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家校网络联系平台;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信息资源,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形成快速、便捷的学校内部网络系统;制定一系列适合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制度;倡导行政“无纸化”办公,形成数字化的学校管理系统。

 

第四部分  监管与保障措施

 

一、建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控

  为确保“规划”准确、按时、按要求、有效地实施,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部分中层干部及教师代表若干人共同参与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学校各部门、各年级、各教研组等实施“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和调控。

二、建立“规划”实施修订制度,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为确保“规划”顺利的实施及目标和任务的达成,学校建立“规划”实施修订制度:

  (一)学校层面在“规划”实施每一年后,对“规划”的整体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行一次自评。

  (二)各个层面也从“规划”的“工作目标”“主要具体措施”“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的具体措施”等方面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本部门的检查和自评。

三、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为使“规划”实施落到实处,把“规划”实施过程转化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和办学过程,由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规划”实施。

  (二)管理保障

  按照学校管理网络和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职员工的各自职责及在“规划”实施中的角色。根据岗位及职责要求各自为“规划”实施而努力,同时加强对各部门及教职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定期考核,有机地融入学校的考核体系中。

  (三)经费保障

  为达到“规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及任务,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保证重大项目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在每年经费安排和支出上要结合“规划”实施中有关内容给予经费上的支付和安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